发布日期:2024-10-25 16:16 点击次数:154
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图片
在《六微旨论》中有言:“出入废则神机化灭,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'’。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,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。升降出入,无器不有,器散则分之,生化息矣。” 这话说得极有道理。就像王冰对此的解释那样,凡是横着的窍孔,都有进出往来的气;竖着的窍孔呢,都有阴阳升降的气在其中往复。比如说墙壁、窗户这些地方,从两面去感受,都能承接到外面来的气冲击着人,这就是出入的气。就像西医所说,人在屋子里,不能两面都开窗,不然人的中气会被往来的气冲击得受不了,就会头疼。又比如阳气上升的时候井水就变凉,阴气上升的时候水就变暖。把东西扔到井里,还有树叶从空中飘落,飘飘然不急促,这都是因为有升气阻碍着。空管子装满水,捻住上面悬挂起来,水肯定不会流出来,这是因为没有升气所以水不能降下来。空瓶子小口的,一下子倒水倒不进去,这是因为气出不来所以也不能进去。这些解释可以说是把道理发挥得很透彻了。
人的皮肤汗孔,那是泄汗的孔窍,又叫气门,是泄气的门户;也叫腠理,是气液流通的隧道纹理;还叫鬼门,是幽冥之门;又叫玄府,是玄微之府。然而玄府这东西,没有什么地方没有,人的脏腑、皮毛、肌肉、筋膜、骨髓、爪牙,乃至万物,全都有玄府,它是出入升降的道路门户。经书上说,升降出入,没有哪个器物没有。所以知道人的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头、身体、意念、神识能够发挥作用,都是因为升降出入通畅。要是有地方闭塞了,那就不能发挥作用了。所以眼睛看不见东西,耳朵听不见声音,鼻子闻不到香味,舌头尝不出味道,筋痿软、骨头痹痛、指甲后退、牙齿腐烂、毛发脱落、皮肤麻木不仁、肠胃不能渗泄,这些都是因为热气郁结,玄府闭塞,从而导致津液、血脉、荣卫、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的缘故。各自随着郁结的轻重程度,而产生大小不同的病症。
中医治病,必定依据四时升降浮沉的道理,根据情况灵活变化,一定要先考虑岁气,不能违背自然规律。对于升降浮沉要顺应,对于寒热温凉要违背。张仲景说阳盛阴虚,用下法就能好,用汗法就会死;阴盛阳虚,用汗法就能好,用下法就会死。大致上圣人立法,就像用升阳或者散发的药剂,是帮助春夏的阳气上升,是泻掉秋冬收藏的殒杀寒凉之气。这就是升降浮沉的至理啊。天地之气,因为有升降浮沉,才产生了四季。就像治病,不能违背这个道理。所以顺应自然规律的就昌盛,违背自然规律的就灭亡。人的身体,也有像天地一样的四时之气,不能只看到身体外面,人其实和天地是一样的。《伤寒论》里所说的传经,就是出入的精妙意义。因为正气出入,从厥阴到少阴、太阴,再到少阳、阳明、太阳,循环往复。六淫之邪呢,是从太阳进入,每进一步,就反退一步,到厥阴就到了极点。这是邪气前进而正气后退,不再与外面的气相通,所以开、阖、枢这三者,是最为关键的。分别来说,就是出入和升降;综合起来说,总归不外乎一气而已。看李东垣的《脾胃论》里的浮沉补泻图,以卯酉为道路,而把重点放在苍天之气上。考察他所制定的各种方剂,用升麻、柴胡、茯苓、泽泻等方法,实际上就是从张仲景论中的葛根、柴胡、五苓的意思发展而来的,引申开来,就是所谓的升之九天之上,降之九地之下。虽然内伤和外感是不同的类别,但对于气的升降出入来说,是没有差别的。
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里说,风的本体不一样,风的作用也不同。春风是自下而上,夏风是横行在空中,秋风是自上而下,冬风是刮地而行。从方位来说呢,有四个正方向和四个斜角方向,这方位是和四时八节相符合的。各家的论述,把道理都阐发得没有遗漏了。
升降出入,是天地的本体和作用,是万物的风箱,是百病的纲领,是生死的关键。现在再来具体说说天地之气、人身之气,还有脉象、病机、治疗方法,一条一条地分析清楚。
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,造就了四季的变化。春天阳气上升,万物复苏;夏天阳气旺盛,生长繁茂;秋天阴气上升,万物收敛;冬天阴气极盛,万物闭藏。这就是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带来的自然变化。
人身之气也同样有升降出入。我们呼吸就是气的出入,吸气为入,呼气为出。而在身体内部,脾气上升,把水谷精微之气输送到心肺,转化为气血;胃气下降,把食物残渣往下推送排出体外。肝主升发,把气血疏布到全身;肺主肃降,把清气吸入体内,把浊气排出体外。这就是人身之气的升降出入,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。
从脉象上来说,也能反映出升降出入的情况。比如浮脉,就是阳气上升的表现;沉脉,就是阴气下沉的象征。脉象有力,说明气的升降出入正常;脉象无力,可能就是气的升降出入出现了问题。
病机方面,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升降出入失常引起的。比如咳嗽,可能是肺气不能正常肃降;便秘,可能是胃气不降或者大肠传导失常;头晕,可能是肝阳上亢,气升得太过。
治疗上,就要根据升降出入的失常情况来调整。如果是阳气不升,可以用升阳的药物,像升麻、柴胡等;如果是阴气不降,可以用降气的药物,像苏子、杏仁等。如果是出入失常,比如感冒,就要根据是风寒还是风热,用解表的药物让邪气从体表出去。
30 种中药在体现《升降出入论》观点方面的特点:
一、促进气上升的中药
黄芪:补气升阳,可提升脾气,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乏力、泄泻、脏器下垂等。
党参:健脾益肺,有一定升提中气作用,改善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。
白术:健脾益气,能助脾气上升,对脾胃虚弱有调理作用。
葛根:解肌退热,升阳止泻,可促进阳气上升,治疗腹泻等。
荷叶:升发清阳,用于脾虚泄泻、头晕目眩等。
桔梗:宣肺利咽,载药上行,有升提肺气的功效。
二、促进气下降的中药
半夏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能使胃气下降,治疗呕吐等。
旋覆花:降气化痰,降逆止呕,对胃气上逆有较好疗效。
代赭石:平肝潜阳,重镇降逆,可降上逆之胃气。
枳壳:理气宽中,行滞消胀,促进胃肠之气下降。
厚朴:燥湿消痰,下气除满,用于胃肠气滞、胀满等。
沉香: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,有降气作用。
柿蒂:降气止呃,专治呃逆。
三、调节气出入的中药
防风: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可调节体表之气的出入,防止外邪入侵。
荆芥:解表散风,透疹消疮,促进邪气从体表发散。
薄荷: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有发汗解表作用,调节气的出入。
蝉蜕:疏散风热,利咽开音,透疹,可使邪气外出。
菊花: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调节体表之气。
桑叶:疏散风热,清肺润燥,清肝明目,有解表作用。
浮萍:宣散风热,透疹,利尿,促进体表之气的流通。
牛蒡子:疏散风热,宣肺祛痰,利咽透疹,调节肺气出入。
连翘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,有助于邪气外排。
金银花: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,可使热邪从体表透出。
四、兼具升降出入调节作用的中药
川芎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,既能升散,又可下行,调节气血运行。
丹参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有一定的调节气血升降作用。
木香: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,可调节胃肠之气的升降。
香附: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,对肝气的升降有调节作用。
陈皮: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,能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。
砂仁:化湿开胃,温脾止泻,理气安胎,有行气温中的作用,调节脾胃之气。
豆蔻: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,开胃消食,促进脾胃之气的正常运行。
藿香:芳香化浊,和中止呕,发表解暑,调节脾胃与体表之气。
佩兰:芳香化湿,醒脾开胃,发表解暑,对湿邪的去除和气机的调节有作用。
10.苍术: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,可调节脾胃与体表的气机。
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弦道》及《华康中医馆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需要着重说明的是,一旦出现类似问题,千万不可自行诊断和抓药,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。写这篇文章只是为科普相关知识,让大家了解,绝非鼓励自行用药,以免造成误导
版|权|声|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